引言
随着全民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外语教育低龄化的趋势,儿童外语习得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视野。在了解到习得方式比传统的外语学习方式更有优势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打算或者已经采用习得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外语能力。一方面,家长在面对这个与传统的外语学习方式大不相同的语言习得方式时,难免会有很多的疑虑和困惑。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市面上的儿童外语教育产品和书籍众多,外语早教启蒙“大咖”及自媒体林立,但是它们并没有系统的讨论儿童外语习得问题。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其中很多材料的说法及做法也并不正确:要么只是给出的想当然的结论,缺乏理论或实验的支持;要么是虽然给出了研究依据,但是该依据已经过时或是比较片面——并不能代表学术界主流的声音;要么是以讹传讹,没有出处;更有甚者,只是有意的鼓吹外语习得的优势,弱化习得之路上遇到的挑战,一味给家长画饼,误导家长,仿佛儿童在汉语的环境下习得高水平的外语能力是相当轻松的事情。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是国内第一次系统的揭示儿童外语习得的真相,给出儿童外语习得基本规律的知识性的文章。家长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儿童外语习得的基本知识、习得的真相及基本规律,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孩子的外语习得实践。与此同时,本文提供的这些知识,也能够借家长们一双“慧眼”,让家长能够更好甄别市面上众多的儿童外语教育产品、书籍及自媒体 的真伪优劣,从而防范忽悠,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本文并不是一份操作手册。本文没有打算告诉你通过习得培养儿童外语能力的操作细节,比如几岁开始做什么,听什么材料(我们可能会有另一系列文章专注于这部分内容,但不是本文)。相反,本文介绍的是偏“理论”的儿童外语习得知识。
本文的适用读者
本文是为正在或是希望在育儿过程中实践外语习得的家长而写的。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而且希望了解儿童外语习得的基本知识、真相以及基本规律,那么本文就是为你而写的。本文的另外一部分潜在读者则是从事儿童外语教学的老师及相关从业人员,相信本文的内容对他们也会有所帮助。
本文的安排
本文的安排如下,引言的最后一节给出了本文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一章讨论了家长们对于外语习得的一些常见的顾虑。第二章讨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以及年龄对外语习得的影响。第三章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会讨论外语的习得方式;第二部分会就习得中的关键因素——接触量进行讨论,沉浸式外语教育也会在这一部分提及。第四章会讨论语言的遗忘。
本文的阅读建议
毋庸置疑,按章节顺序阅读是我们建议的阅读方式之一。 但是如果想要快速通览本文的核心内容或是只是对结论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翻阅各章的小结部分。 另外,本文的四大章节之间没有强依赖关系,因此也可以只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独立的阅读。 本文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会在引言的最后一节给出,无论用上述哪种阅读方式,都建议您先阅读该部分。
外语习得的基本概念
在讨论外语习得概念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语言习得,什么是语言学习。
语言习得和学习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掌握语言的方式。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的吸收,是一种隐形学习,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们学会母语的过程,孩子们没有学的意识,却在不经意间学会了母语。另一个关于习得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小孩,每天暴露于英语的自然交际环境中,他也会习得第二种语言;语言学习则是一种有意识的显性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在学校里开设的外语课。 通常语言习得发生在目标语的环境中,比如学母语的孩子和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孩子,每天暴露在自然交际环境中。这种在自然交际环境中的语言暴露有如下四个特点:1、真实语境,2、交际需要,3、大量接触,4、交流互动。
说到外语习得就免不了提及二语习得和双语这两个概念。
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全称是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习得。 外语习得:通过习得的方式获得外语能力。 双语(Bilingualism):意味着一个人能运用两种语言。如果这个人两门语言的能力大体相当,我们称之为平衡的双语者,反之,则称之为不平衡的双语者。双语者所运用的两门语言有可能同为第一语言(母语);也有可能一个为第一语言,而另一个为第二语言。对于第二种情况,第二语言可以是习得的,也可以是学得的(通过学习得到的)。
外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实际上有重合的部分,外语习得强调一种语言是本地语言,而另一种语言是外来语。由于外语习得的语言是外来语,外来语和本地语相比,天然的缺少自然的交际环境。所以在外语习得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语言的接触程度。 本文聚焦于儿童外语习得。由于二语习得和双语的很多研究及理论也适用于外语习得,故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二语习得和双语的研究及理论。而出于对行文流畅性的考虑,文中并不会反复提及这些引用是将二语习得或是双语的研究/理论推广到外语习得中来。
更多儿童的外语习得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宝宝的外语习得